发表日期:来源:www.lthbsb.com人气:59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正在迅速贯彻落实。不判定次密接是否会造成疫情防控的漏洞?哪些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来自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不判定次密接是否会造成疫情防控的漏洞?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今后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只有密接需集中隔离,及时准确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密接的密接带来的疫情风险。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在取消对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防控措施要求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高了。
哪些人群会进入方舱医院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更多阅读《新冠救治如何布局?官方介绍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建设标准》
取消中风险区是否会对疫情的精准防控造成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在20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并且更加科学精准地判定高风险区,以单元和楼栋进行判定。这样的优化调整,是对我们各地疫情的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的流调、风险研判更加精准高效,该管住的风险要管,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这样的调整也要求各地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探索性、创新性地做好疫情快速处置。
关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王丽萍介绍,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其间除核酸检测外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更多阅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高风险区十条管控措施》
哪些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关于各地的常态化检测如何开展以及开展的频次,沈洪兵介绍,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更多阅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岁以下婴幼儿可免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多地出现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如何缓解核酸检测的供需矛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关于核酸检测点在社会上的布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安排,是为方便“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人群安排的:
一是要科学精准地优化采样点布局,对采样点实行网格化设置管理,覆盖辖区服务人群。
二是要向社会公布辖区内所有核酸采样点信息,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并及时更新,方便群众查询并就近就便采样。
三是要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灵活错时错峰提供采样服务。
四是各地要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较高的社区或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供给。
如何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1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介绍,《通知》印发以后,“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项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根据最新的风险区划定管理办法,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二是对核酸证明和“落地检”提出要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并对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旅行社要积极引导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三是明确继续暂停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 酒店”业务,暂不恢复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
各地整治“层层加码”工作成效如何?
沈洪兵介绍,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以后,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6条已经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沈洪兵表示,我们对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这是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截至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更多阅读《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
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沈洪兵介绍,近期,部分省份在返回人员中陆续发现感染者,这说明部分有疫情发生的省份在防范疫情扩散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区传播扩散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防范跨地区疫情扩散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信息措施,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载客跨省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信息。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从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3天2次核酸检测措施(间隔24小时以上)。各地可基于疫情输入风险研判结果,对流入的高风险人员按要求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优化调整20条措施中,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稳妥安排。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
资料来源新京报、央视新闻等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李立军
Copyright 2019-2023www.lthbsb.com 版权所有| XML网站地图 | 辽ICP备19017583号 | TAGS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